本文不过是Opta Analyst一篇被转载的二手分析,作者Robbie Dunne,发布于8月14日,所谓“奇迹”背后,不过是小球会的生存算计。
摘要:米兰德斯用转会市场的“捡漏术”和运营上的“穷人逻辑”,在资金拮据下拼凑高效阵容,演绎的不过是小球会在西班牙足坛的苟活戏码。
米兰德斯升上职业联赛仅13年,就靠一套“非主流”玩法攒出几支能打的队伍。他们没真“赢”过转会市场,不过是钻了规则的空子,找了条能活下去的路。
米兰德斯夹在西班牙几大青训重镇中间——毕尔巴鄂竞技、皇家社会、奥萨苏纳和阿拉维斯的青训学院年年往外送人,可真正能进一线队的没几个。米兰德斯就捡这个漏,当“大俱乐部的外部青训营”,给年轻球员在西乙搭个台子。
“我们不是学校,就是个务实的主儿,钱就那么多,只能尽量用好,绝不会瞎烧钱。”主席德米格尔-克雷斯波这么解释。
这种玩法风险大得很——每年夏天几乎把阵容清空再重建,按说该乱套,可人家偏就练出韧性了。上赛季,他们差点冲进西甲,附加赛加时输给奥维耶多,算是个小遗憾。
米兰德斯冲击西乙前六概率走势
去年夏天,他们凑不齐阵容,热身赛都取消了——在大多数球队眼里,这是要完的节奏,可在米兰德斯,这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米兰德斯的“崛起”?
米兰德斯2012年冲进西乙,才算是个职业俱乐部,当时他们也是西班牙最小的职业球队所在城镇。
在那之前,他们一直在半职业的西班牙第三级别联赛——西协甲混。这个级别就是个“炼狱”:钱和压力都跟职业队差不多,可资金又不够,没法完全职业化。
从那以后,米兰德斯就成了个“打磨球员”的俱乐部,专门培养那些差一步就能进顶级联赛的年轻苗子。
他们的“校友名单”看着是挺唬人。现在成了毕尔巴鄂竞技主力还进了西班牙国家队的达尼-维维安,切尔西(现租给拜仁)的前锋尼古拉-雅克松,巴列卡诺的塞尔希奥-卡梅略,还有现在在皇家贝蒂斯当中场的罗德里戈-里克尔梅……这些不过是近几个赛季从米兰德斯“毕业”的代表人物罢了。
为米兰德斯出场超过500分钟的“校友名单”
光是上赛季,他们就送出去至少七名要去顶级联赛踢球的球员:帕尼切利(斯特拉斯堡)、阿尔韦托-雷纳(皇家奥维耶多)、戈罗恰特吉(皇家社会)、乌戈-林孔(赫罗纳)、伊塞塔(毕尔巴鄂竞技)、霍埃尔-罗卡(赫罗纳)、贝尼托(奥萨苏纳)。
帕尼切利在对阵皇家奥维耶多的比赛中庆祝进球
租借、流失、重建:米兰德斯的“老套路”
当米兰德斯去年夏天不得不取消与马略卡的季前赛时,安杜瓦球场外面的反应倒也不出意料:都在猜俱乐部是不是要出事了。
可在俱乐部里面,没人慌。他们清楚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就是他们每年都得经历的事儿。
“我觉得在足球里,冷静和耐心太重要了。事儿该发生的时候自然会发生,不会早也不会晚。最后我们总能弄出一支有竞争力的队伍,这点都验证过好多次了。”
米兰德斯从来不在转会市场一开始就动手,而是等性价比高的机会。
“我们没法在转会市场一开始就入场,”俱乐部主席说。“我们得用个特别点的方式运作。
我们钱不够,没法提前抢人。得等别的球队放人,再引进一堆租借球员。我们没法跟别的队比财力,只能换个法子——这法子在某些方面限制了我们,可也能让我们给球队引进并培养人才。”
上赛季,联赛里出场时间超过40%的球员,在队里待了一年以上的就三个,真正有出场机会的也就五个人。
两赛季前,更极端:出场时间超过40%的球员里,不是夏窗新援的就俩。全队就五个人在队里待了一年多,青训小将奥尔蒂斯-德吉内亚就踢了6分钟。
米兰德斯球员年龄结构
现任体育总监阿尔弗雷多-梅里诺的成长轨迹,跟他给米兰德斯挑的球员和教练有点像——都是从西班牙低级别联赛一步步上来的。他从帕伦西亚开始,去过马德里竞技、巴拉多利德和特内里费,后来在皇家马德里当过青训球探主管,又去塞尔塔干了同样的活儿。米兰德斯是他第一次当体育总监的地方。
皇马前技术秘书拉蒙-马丁内斯这么评价梅里诺:“他是组建球队的专家。为了看球员,他一个周末能开2200公里的车。”
这种勤勉也体现在他给米兰德斯弄的阵容上,而且他还一直坚持这么做。梅里诺在接受Opta Analyst采访时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先亲眼看看球员,再结合数据评估。”
球员的选择显然是米兰德斯成功配方里重要的一部分,可还有个关键因素,他们也一直把握得挺好。
稳中求进?不过是“小打小闹”
对于米兰德斯这样的小球队来说,他们在选主教练这事儿上的成功率,看着倒是挺惊人。就像球员们把在安杜瓦球场的租借经历当成职业生涯里可能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环,教练们也这么想。
他们不用花哨的推销,不用PPT吹项目愿景——完全没必要。俱乐部先想好要哪个教练,做好调研,直接打电话邀请。
“我们总是选我们想要的教练。”俱乐部主席说。“没一个教练拒绝过我们,原因就俩:第一,我们追的教练都是我们能搞定的;第二,他们知道这儿是个好平台,能让他们职业生涯往前迈一步。
“我们看重的教练是那种带过青年队或者年轻球员的。这种经验能帮他们管好年轻阵容。我们也会看他们的人品。接下来,就是我们尽力帮忙,跟他们一起干。
“这些年来我们请了不少教练,就像我们的球员一样,他们大多数离开米兰德斯后,职业生涯都更进一步了。”
事实证明,这套玩法挺管用。利希现在执教奥萨苏纳;博尔哈-希门尼斯在米兰德斯干过后,带着莱加内斯拿了西乙冠军,冲进西甲;何塞-洛佩斯让桑坦德竞技踢出了西班牙最有观赏性的足球之一,这赛季还成了米兰德斯冲甲的竞争对手。当然,还有伊劳拉,也许是俱乐部最有名的“毕业生教练”,现在执教英超伯恩茅斯,成绩不错,还确实提升了球员的水平。
米兰德斯近七任主帅
这些晋升在大局里看着可能不咋起眼,可对米兰德斯来说,能一次次精准挑到合适的教练,还给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本身就说明俱乐部理念和方向是对的。
那问题来了:他们为啥从不选大牌?或者情况好了之后,为啥不变得更“有野心”?答案是——他们的玩法不允许。
“我们从来没追过‘市场化’的教练,也不会去签大牌或者已经成名的教练。原因还是那个:这法子对我们管用,而且我们没别的选择。”主席说。“我不觉得这是运气或者巧合,大多数来这儿的教练最后都干得不错。
“米兰德斯给教练提供了合适的执教条件,不像那些急着升级的俱乐部,压力那么大。在这儿,我们有耐心——我们知道是在一点点搭球队。每年8月,我们交给教练的阵容都不完整,得花时间磨合,可这就是我们的流程。”
对教练来说,他们的“大机会”往往不是那个最响亮的邀约,而是在正确的平台、合适的环境下的选择:有点稳定性,又有一群想成长的年轻球员,让整个项目能持续下去。
俱乐部最新挑的主帅是弗兰-胡斯托,这位35岁的年轻教练来自西协甲的阿尔赫西拉斯。他的履历可能不会让顶级俱乐部的招聘委员会眼前一亮。
阿尔赫西拉斯上赛季在小组里排第九。成绩不咋样,可胡斯托的执教风格跟利希有点像,这也是米兰德斯在频繁阵容更迭里想要的延续性。
米兰德斯前教练利希,现执教奥萨苏纳
米兰德斯模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在安杜瓦球场八月的烈日下,看着球队走上训练场,你很容易以为这是一场青年梯队的训练。阵容紧凑,全是年轻球员,而且几乎每周都有新面孔。
就在Opta Analyst记者到的那个上午,来自皇家贝蒂斯青训营的新援伊斯梅尔-巴雷亚刚来报到,身边还有马竞B队毕业的巴勃罗-佩雷斯。
到了周末,名单又补了一批:小将贡萨洛-佩蒂特从皇家贝蒂斯租借过来,这是他今夏从乌拉圭民族转会后第一次踢欧洲足球;18岁的阿龙-马丁也租借过来,米兰德斯在竞争中打败了几家大俱乐部,又给体育总监和他们的建队理念添了一笔亮眼成绩。
这一切就跟循环似的:租借、流失、重建。
可问题是:这样的“奇迹”还能撑多久?他们会继续在升级边缘晃悠,还是终究会被“重力”拉回西班牙足球金字塔的下层?
就像俱乐部主席说的,这环境让人很难不信。好像他们掌握了什么“秘籍”,一种只有清楚自己局限的小俱乐部才会用的“作弊码”。
“埃布罗河畔米兰达是个很友好的城市,球迷们也是。作为俱乐部,我们有问题会第一时间解决,尽最大努力帮忙。我觉得这才是关键。”主席说道。
米兰德斯的安杜瓦球场
埃布罗河畔米兰达可不是你暑假旅行会偶然碰到的地方。它不靠海,不是度假胜地,也不是热门旅游城市。可它有支球队,还有跟它高度契合的足球哲学——规模、资源与节奏都刚刚好。
在这个常常让此类模式难以为继的足球经济环境里,米兰德斯模式到现在还管用,本身就已经是个小“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