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9日,权威数据机构Opta发布深度分析报告,聚焦2025-26赛季英超联赛的比赛中断时长问题。数据显示,各队在处理角球(平均耗时36.3秒)和界外球(平均耗时17.9秒)的环节均创下历史最慢纪录。

除非您完全脱离足球信息圈,否则大概率已察觉定位球战术成为本赛季英超联赛的关键胜负手。
目前以显著优势领跑积分榜的阿森纳,堪称英超历史上最擅长运用定位球战术的劲旅之一。从赛季至今的表现来看,这支北伦敦球队在争冠道路上对死球机会的依赖程度持续攀升。
阿森纳对定位球战术的精细化打磨已持续数年。虽然不能断言他们是全联赛定位球数据上升的唯一推手,但其在战术示范效应方面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本赛季的相关数据指标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本赛季英超定位球进球占比达到30.0%,创下联赛历史第二高纪录,仅次于2009-10赛季的31.0%。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4个赛季中该数据从未突破26%,其中2024-25赛季更是低至22.0%。
具体到角球战术,其进球贡献率的提升尤为显著。本赛季19%的进球源自角球攻势(241粒总进球中占45粒),这一比例刷新英超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多数英超球队采取"饱和式轰炸"禁区的战术策略,这种自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式微的打法,如今在顶级联赛中重现江湖。本赛季每场比赛向禁区内输送的长传球(距离20米及以上)达4次,是2014-15赛季有记录以来其他任何赛季的两倍有余。
本赛季各队对定位球战术的重视程度呈现断崖式上升,这一现象颇具戏剧性。诚然,阿森纳长期致力于优化定位球体系,但上赛季夺冠的利物浦在此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仅凭阿森纳一家之力,真能推动整个英超提升定位球战术权重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但阿森纳与布伦特福德等持续深耕死球战术的球队,确实证明了定位球可作为缩小实力差距的战略利器。
当皮球出界导致22名球员聚集在单一禁区时,传统豪门与升班马之间的财力差距被显著弱化。对布伦特福德这类球队而言,在定位球环节战胜曼城,远比在持续控球阶段击败对手更具现实性。
由此观之,本赛季定位球战术受重视的趋势具有合理逻辑。所有球队,特别是三支升班马,均试图通过定位球战术获取竞争优势。英超联赛竞争强度的提升(如伯恩茅斯和桑德兰跻身前四),无疑为联赛注入新的活力。
无论争议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定位球使用频次的增加,为英超联赛带来了新的战术维度。
然而,反对声音也随之高涨。众多英超球迷已习惯观看节奏紧凑、技术含量高的比赛,在他们看来,定位球战术显得冗长乏味。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各队在定位球战术设计上投入了海量资源与智慧,导致很多球队不再急于恢复比赛。既然配备了专职定位球教练,并在训练场投入数小时进行演练,自然不会仓促行事。毕竟仓促间送出的传中球质量堪忧,最终可能浪费绝佳机会。
这种战术调整的直接后果是,本赛季比赛有效控球时间占比降至54.8%,创下2015-16赛季有记录以来的新低。

虽然比赛总时长有所增加,赛事方为遏制拖延行为延长了补时时间,但球迷实际看到的比赛净时间仍低于近年水平。
本赛季英超每场比赛平均有效控球时间为55分15秒,较上赛季减少1分44秒,较上上赛季减少近3分钟。在过往10个赛季中,仅有2个赛季的总有效控球时间低于当前水平,而那两个赛季恰逢视频助理裁判系统引入初期,裁判因VAR产生的延误时间极长。
本赛季球出界次数并未显著增加(场均94.9次死球,低于过去十年均值),但等待球重新入场的时间却创下新高。
本赛季英超每场比赛等待球重新入场的平均时间达45分31秒,这是自2015-16赛季有记录以来首次突破45分钟,比其他任何赛季多出近2分钟,较上赛季增加3分钟。
从整体数据看,比赛中断时长呈现全面上升态势。每次中断的平均时长为28.8秒,创历史新高;角球等待重新发出的时间为36.3秒,同样刷新纪录;掷界外球的等待时间为17.9秒,也达到历史峰值。本赛季延误时间的增加,在角球、掷界外球以及球门球三类死球环节中表现最为突出。
以掷界外球为例,本赛季每次掷界外球的平均耗时较上赛季增加1.76秒;同时,本赛季的掷界外球次数(场均38.1次)也多于上赛季(场均32.9次)。这意味着,本赛季英超每场比赛中,仅等待掷界外球的时间就高达11分21秒,而上赛季这一数据为8分50秒——球迷每场比赛要多花超过2分半钟观看球员准备掷界外球。

纵观整个英超赛季(共380场比赛),单是等待掷界外球的时间就多出16个小时。英超球迷花费高价购票,难道就是为了观看这些?本周有消息称,赛事规则制定者正考虑对掷界外球耗时过长的行为出台惩罚措施,这表明管理层已关注到延误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VAR延误是导致整体耗时增加的因素之一,但除去VAR造成的中断,各队在进攻定位球环节的耗时同样比往年更长。
结合本赛季英超场均进球数仅为2.7球(创2009年以来第二低,仅高于2014-15赛季的2.6球),不难发现这个被称作"全球最佳联赛"的赛事,其观赏性已低于许多球迷的预期。
那么,人们对英超过度依赖定位球的批评是否合理?
事实是,教练和球队的战术选择总是难以让所有人满意。阿森纳本赛季表现堪称卓越,甚至有望打破切尔西在顶级联赛中单赛季仅失15球的纪录。目前他们以4分优势领跑积分榜,看似不可战胜。
即便如此,他们仍因过度依赖定位球而受到质疑。本赛季阿森纳16粒进球中,有11粒来自定位球(包括点球),占比69%,创下英超单支球队单赛季的最高纪录。他们仅通过角球就已打进7球,显然有望冲击单赛季角球进球16粒的纪录。
但这些批评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难道是"阿森纳实力更强,就该用更华丽的方式赢球"吗?须知足球比赛的本质就是获胜。
阿森纳只是在充分发挥自身一项卓越且独特的优势而已。其他任何球队若能拥有阿森纳这般定位球实力,都会视为宝贵财富。或许,其他球队的球迷之所以不满,只是因为自家球队无法像阿森纳那样,把定位球战术运用得如此娴熟。
另一方面,球迷还抱怨自家球队为了投掷长传,特意让一名球员横穿球场来执行,而非选择更快速的短传掷界外球,导致比赛节奏变慢。由于通过长传掷界外球破门的情况很少见,当大量长传最终都毫无结果时,球迷们自然容易产生不满。
还有一点值得探讨:如今想在比赛中拖延时间变得愈发困难。实力较弱的球队向来需要通过拖延时间来对抗强队,但在比赛末段会加入更长补时的当下,这种做法的难度大幅增加。
而定位球如今成了球队消耗宝贵时间且无需付出代价的机会——虽然本赛季比赛延误时间大幅增加,但补时时长并未相应延长。与上赛季相比,每场比赛的中断总时长增加了近3分钟,可第四官员在上下半场结束时额外给出的补时,平均仅比上赛季多了46秒。
况且,若英超的目标是打造"任何球队都有可能击败对手"的竞争性联赛,那么就不应因球队在定位球环节耗时较长而对其进行惩罚。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各队完全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本赛季的英超联赛确实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无论这种变化是否是最佳选择,现在都该学着适应了。
英超
欧冠杯
意甲
西甲
德甲
法甲
中超
日职联
韩K联
澳超
NBA
WNBA
CBA
WCBA














篮网
森林狼
步行者
雄鹿
尼克斯
奇才
凯尔特人
爵士
灰熊
活塞
火箭
独行侠
掘金
国王
开拓者
湖人
快船
热火
乌拉尔
BC萨马拉



